原来无我

 烦恼即菩提   2019-04-04 07:55   5748 人阅读

刚接触到“无我”这个词的时候,我认为“无我”是圣人们的教导,教导人们无私无我无欲无求,我也一直认为“无我”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后来在“践行”圣人的教导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原来不是这么回事,圣人从来不自居为圣人,居高临下的去“教导”别人如何如何,圣人没有这样的想法,原来他们说“无我”不是在教导世人,而只是说出了一个他们发现的事实而已——原来根本就无我,他们只是在陈述他们的发现而已。

我们日常所感“有我”实为错觉。“我”在哪里?当走路时,眼睛看路,双腿迈步,双臂摆动,整个身体各部位协同合作保持平衡,“我”在哪里?人们常说那是“我的身体”,那是“我在走路”,其实那不过是人为加上的概念,如果没有“我”的概念,难道身体就不会走路了吗?身体走路的时候不需要“我”,圣人发现了这一点,你也可以在走路的时候体会这一点。当学习和工作的时候,眼看书,手持笔,大脑负责思考,身体负责安稳的坐在椅子上,一切自然而然,“我”在哪里?人们常说那是“我”在学习,是“我”在工作,其实那不过是人为加上的概念,如果没有“我”的概念,难道就无法学习无法工作了吗?工作和学习的时候不需要“我”,圣人发现了这一点,你也可以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体会这一点。肚子饿了就吃饭,身体脏了就洗澡,指甲长了就修剪,缺钱花了就去赚钱,这不需要“我”,高兴的时候就嘴巴就张开哈哈大笑,伤心的时候就眼睛就会流出眼泪,这不需要“我”,没有“我”的概念一切都照常运行,“我”从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变成了一个最没用的概念。当“我”真正明白这一点,“我”彻底解脱了,“我”彻底自由了,“我”由一位负重前行者变成了无事可做的观看者,“自由”——这是“我”这一生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原来,无需努力,“我”本自由。

脚负责走,手负责拿,眼睛负责看,耳朵负责听,鼻负责嗅,舌负责尝,口负责说话吃饭,心脏负责跳动,肺负责呼吸,生殖系统负责生育,大脑负责思考判断和情感,而“我”,真的想不出我除了在一边看着这一切发生以外还能干些什么。圣人说“无我”,不是在教导你变的大公无私,而是在陈述他们发现的一个事实——根本无我。所谓“有我”,最终不过是一个错觉,你累吗?你苦吗?从错觉中走出来吧,从日常的一举一动一想一念中体验无我,从喜怒哀乐中体会无我,当你说“我的XX”,“我在XX”,“我想XX”的时候要提高警惕,体验让“XX”成为那个单纯的“XX”,把“我的”、“我在”、“我想”二字去掉,去体验那单纯的行,不是“我在行”,去体验那单纯的想,不是“我在想”,最终认识到根本无我,并活出这一点,这是对自我最大的慈悲和最彻底的救赎。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有我”体验的太久了,以致“有我”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觉,要想重新回到原本无我的状态,获得解脱,实非一日之功,我们一直以为万事都是“我”在做,所有的决定都是“我”做出的,要想纠正这个坚固的错觉,就应放下原来的成见,体验不是“我”做出的决定,而是决定自动来找的“我”,人的一生中所有的事都可如此体验,当生气的时候体会是生气的感受来找的我,而不是“我要决定生气”然后才有生气的感受,当开心的时候体会是开心的感觉来找的我,而不是“我要决定开心”然后才有开心的感觉,当吃惊害怕的时候体会是吃惊害怕的感受来找的我,而不是“我要决定吃惊害怕”然后才体验到吃惊害怕的感受……在日常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中体验无我,所谓的“我”只能一个单纯的观看者,“我”没有做过任何事情,无我,才是真相。

一旦你开始真正的体验“无我”,你会明白不止“我”是“无我”的,人人都是“无我”的,也就是说“无我亦无他”,没有了“我的”,也没有了“他的”,我们本以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有主”的多彩世界,如今才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是一个“无主”的奇妙世界,我们本以为这是个有人掌控的世界,如今才发现那个掌控的主人并不存在,花开花落,缘起缘灭,正因为没有掌控者,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美丽。没有了我的,没有了他的,让桌子成为桌子,房子成为房子,身体成为身体,让金钱成为金钱,没有了关于“我的”和“他的”那些故事,你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清净本然,这个世界原来本来就清清静静,让那“生老病死”的故事成为它们自己,生就是生,老就是老,病就是病,死就是死,一切“无我”,所谓“我生”、“我老”、“我病”、“我死”不过是个故事而已,没有了“我”,何来生老病死?谁来受“生”?谁来受“老”?谁来受“病”?谁来受“死”?当发现我本不存在,当“自我”解脱的时候,这些故事都烟消云散。没有了“我”,则没有了“烦恼”的承担者,“烦恼”将无法立足,烦恼成为了一个并不真实的故事,与“烦恼”相对应的“菩提”自然成了故事里的一部分,没有了“我”,则没有了“受苦”的承担者,没有了“苦”自然也就没有了与“苦”相对应的“乐”,以前那些看似真实存在的烦恼,菩提,苦,乐如今全部变成了美妙的故事,“我”除了看着这一切发生,什么都不能做,因为“我”本不存在,那些“有我”的所有一切都回归于美妙的故事,一切烟消云散之后,没有了那些附属的复杂故事,一切都变的那么简单明了,大脑从此不必再在种种故事里兜圈子,大脑也随着“我”的解脱而解脱,从此,走路就是走路,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做事就是做事,从此没有了提问题的“主人”,所有问题开始变的虚无,问题自己来,自己去,大脑第一次成为了它自己,它只是简单的思考,简单的做事,当大脑升起“我应该这样”或者“我不应该这样”的念头的时候,也不必再去相信这些念头,一笑置之,从此大脑告别了纠结,随着大脑对那“有我”的故事越来越了解,生活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容易,烦恼再也没有了落脚之地,那解脱后的轻松和喜悦则会不请自来。

不但人是“无我”的,万事万物也都是“无我”的,譬如一棵树,树根负责吸收养分,树干负责输送养分,树叶负责光合作用并把养分往下输送,那么这一切活动离开了“树”的概念一样运行,事实上“树”的概念可有可无,就跟“我”的概念是一样的,本来并无我,本来也无树,“我”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并非实有的存在,树也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并非一个实有的存在,如果没有我的概念,没有树的概念,这个世界一样照常运行,不但“树”是一个虚幻并不实有的一个概念,组成树的各个部分也一样,比如“树干”,它也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树干”从外向内是由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组成,各个部分各负其责,这里面完全没有“树干”什么事,“树干”完全是一个虚幻不实的概念,同理继续细细分析,我们发现组成“树干”的“树皮”也只是一个虚幻不实的概念,最后继续找,找到更小的“细胞”,结果细胞也是一个虚幻不实的概念,然后继续找,结果找到了原子,结果同样发现“原子”也是一个虚幻不实的概念……原来,这个世界是由虚幻不实的概念组成的,心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概念,心有感受概念的能力,因为那些概念本来就是心的定义,心定义了生老病死的概念,然后心才能体会这些概念,心定义了“我”的概念,然后才能去体会“我”的概念,心定义了是非善恶的概念,然后才能去体会这些概念,心定义了“疼痛”的概念,然后去体会“疼痛”的概念,心不断地去定义,不断地去分别,不断地去体会,爱恨情仇,善恶美丑,酸甜苦辣,整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心的定义,这是一颗伟大而又奇妙的心,心定义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但是心并不是它所定义的一切,心定义苦和乐,然后去体会苦和乐的不同感觉,但是心并不是那苦和乐的感觉,心定义了大和小,但是心本身即不大,也不小,心定义了生和死,但是心本身并不生也不死,心定义了万事万物但是心独立于那万事万物,体会这颗心,体会这颗心所定义的内容,最终成为这颗心,但不要成为心所定义的内容,心所定义的内容并不真实存在,真实存在的只有这颗心,心定义了整个世界却不是它定义的任何东西,如果把这个世界称为“有”,那么心就可以称为“无”或者“空”,这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是它的幻现,成为这颗心,欣赏这颗心所幻现的一切吧。

从“有我”的错觉中解脱出来吧,一切不过是心的幻现,身体并不会产生“自我”的意识,手不会说自己是手,脚不会说自己是脚,大脑不会说自己是大脑,一直都是心在定义,以身体为“我”的做法本来就是站不住脚的,“自我”是心虚构出来的一个概念加之于身体,本不存在。

万事万物看似是相互联系的,实际上不然,万事万物都是完全独立的存在,它们之间的所谓的联系也只不过是一个概念罢了,万事万物本来就是空泛的概念并无实体,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如此。打个比方,有人骂了你一句,然后你就生气了,被骂是一件事情,生气是另一件事情,看上去这两件事情是有联系的,因为被骂所以生气,实际上两者之间毫无联系,它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概念,本质上而言的确是毫无干系,很明显,生气并不是因为被骂而引起的,而且被骂也完全可以不引起生气,真相是,生气的概念一直都在你心里,只是那一刻你的心体会到了它而已,它并没有产生,也没有消失,而是一直都在你心里,它看似是由被骂引起的,但实际上不是,生气的概念一直都在你心里,你可以在你以后生气的时候多体验几次就明白了。所有的概念体验都在心里平等的存储着,所有的概念都独立存在,不生也不灭,不生不灭还有一个意思是说,所有的概念都无实体,一个新的概念产生的时候实际上它并没有产生,概念是一个空泛而无实体的东西。万事万物本来毫无关联,但是“心”却把毫无关联的万事万物给关联了起来,我们有一颗神奇之心,虽然给关联起来了,但本质上还是没有任何关联,体验者一点,认清这一点,活在关联里但不要把那些虚幻的关联当真,如果把虚幻的当成真实的必然会迷失于那复杂变幻的关联之中。当说“我在生你的气”的时候要了知,“生气”是“生气”,“我”是“我”,“你”是“你”,它们是三个完全独立的概念,“我”怎么可能会“生气”呢?“我”更不可能因为“你”而“生气”,“你”不可能“气”着“我”,但是这些不可能的事情看起来竟然像是真的,好像我真的生气了,好像你真的气着我了,这些看似有的东西实际上却无,三个独立的概念无论你怎么强行把它们扯到一起它们依然保持着它们的独立性,它门之间看上去有联系,但实际上却没联系。再比如,但是当说“我的脚疼”的时候要了知,“我”是“我”,“脚”是“脚”,“疼”是“疼”,它们是三个完全独立的概念,怎么可能会是“我”的“脚”呢?“脚”怎么可能会“疼”呢?“我”更不可能会“疼”,但是这些不可能的事情竟然看上去像是真的,好像是真的是我的脚,好像是我的脚真的在疼,好像是我真的在疼,但是无论怎么说,也掩盖不了它们三个都是完全独立的概念的事实,它们之间看似有联系,实际上却没有……种种事情都可以如此类推。在日常生活里用心去体验这一点,如果你的身体生病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体会“你”是“你”,体会“身体”是“身体”,体会“疾病”是“疾病”,体会“你”不可能生出“疾病”,体会“身体”不可能生出“疾病”,体会“你的身体生病了”只不过是一个故事,从此你将解脱于疾病;当你因某事烦恼的时候,体会“你”是“你”,体会“事情”是“事情”,体会“烦恼”是“烦恼”,体会“你”不可能生出“烦恼”来,体会“事情”不可能引出“烦恼”来,所谓的你因为某事而烦恼只不过是一个故事,从此你将解脱于烦恼,在生活中体验你所遇到的一切,让所有的概念回归它们的本位,体会一个概念不会生出另外一个概念,让所有的故事回归故事,让你只是单纯的你,让概念只是单纯的概念,让故事只是单纯的故事,让你解脱于故事,活在真相里,你将活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活在幻相里你会在心编造的种种故事里迷失。

任何概念都不会生出“烦恼”的概念和“痛苦”的概念,但是这两个概念存在于你的心中,你可以随时体验到它们——当你认为这个世界是“有我”的,产生一个试图去掌控某些事情的念头,却发现无法掌控的时候,你就开始体验“烦恼”的概念和“痛苦”的概念了,当你放弃掌控的念头的时候你体会到的就是心中的“轻松”和“快乐”这另外两个概念。当你认为所有的概念都是实有的,那么你将体会到实有的烦恼和痛苦,当你认为所有的概念都是虚幻的,那么你可以体会到虚幻的烦恼和痛苦,体会实实在在的痛苦你就会真的痛苦,体会虚幻的痛苦则不会有真的痛苦。

正因为无我,所以一切罪业才能够得以消灭,因为不存在一个承担罪业的实体;正因为无我,所以也没有什么功德可居,因为不存在一个承担功德的实体。

转载声明: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来自“烦恼即菩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