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的轮回

 烦恼即菩提   2020-03-24 18:40   1423 人阅读

趋乐避苦是头脑的本能,是头脑的自我保护模式,这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头脑如何分得清楚哪是苦,哪是乐?苦乐不过是头脑的定义,头脑把得到了想要的东西称作“乐”,得不到则称为“苦”,然而一旦头脑得到了它想要的,这个“乐”并不会永久持续,而是很快就会被头脑抛弃,转向新的目标,头脑就是这样开始了它生生世世的轮回之旅,无有穷尽。从这个角度看来,头脑一点都不复杂,它的运作模式,简单而又直接,你一眼就可以看透。头脑在“目标设定与达成”的游戏里是绝对的目光短浅者,因为一旦把目光放大放长远,它设定的游戏规则就会失效,它的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最常见的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在这个例子里,你无法再能够分清福和祸,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头脑犯的“以祸为福”和“以福为祸”的错误。你发财了,那真的是一件好事吗?你离婚了,那真的是一件坏事吗?你获得了无上的荣誉,那真是一件好事吗?你的孩子考了倒数第一,那真的是一件坏事吗?大树般的高大真的是优点吗?小草般的矮小真的是缺点吗?把目光放大放长远,头脑发现它的游戏规则完全自相矛盾。

其实,头脑一开始的设定就是有问题的, 头脑过分强调二元的分裂与对立,却故意忽视二元的不二之性,这是它的轮回得以继续下去的原因。比如善恶是二元,头脑过分强调止恶扬善,却忽视善恶不二,没有恶就没有善,没有善就没有恶,比如聚散是二元,头脑却喜聚厌散,却忽视聚散不二,如果没有聚就不会有散,反之亦然。一切二元就如同手心与手背,手心手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它们总是同时出现又同时消失,然而头脑却偏偏要去喜欢手心讨厌手背,或者欣赏手心的同时假装手背不存在,它无法做到喜欢善的同时也喜欢恶,无法做到看到手心的同时也能够了知手背的存在,头脑喜欢止恶扬善的故事,它欣赏美而厌恶丑,殊不知,增加手心的面积的同时手背的面积也在同等地增加,反之亦然。止恶就是在止善,杨善就是在杨恶,欣赏美就的同时也在欣赏丑,讨厌丑的同时也在讨厌美。实际上,在这个二元游戏里,善与恶平等,大与小平等,高与低平等,前与后平等,祸与福平等,生与死平等,过去与未来平等,高贵与平凡平等,智慧与愚笨平等,努力与懈怠平等。

头脑发现了自己的“目标设定与达成”游戏存在问题,但是又无法摆脱这个套在它之上的“轮回枷锁”,因为那“枷锁”是它自己制作的,又是它自己甘愿戴上的,或者说,头脑自己就是那“枷锁”本身,把“枷锁”拿掉,它也就不复存在,这就像是在说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举起来一样,是一个悖论,头脑不可能自己把自己灭掉,“它想灭掉它自己”,那对它来说依然是一个目标,依然是一个欲望,它可以为了这个目标做无穷无尽多的事情。

那么,头脑有没有可能从它无有穷尽的轮回里获得完全的解脱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历来就有从头脑之中“解脱”的人存在,并且宣说过他们解脱的经验,像佛陀,像老子,以及后世层出不穷的开悟的高僧以及大德们。虽然获得解脱的方法有无数种,但最终都汇于一,即:“觉”或者“观”。所有解脱之路都有的共同点,就是练习“觉知”,练习“观察”,因为解脱者们发现,“觉知”或者“观察”是头脑之外的东西,不受头脑的左右,它天然解脱于头脑,它们既不会求乐,也不会避苦,乐来了,它迎接,苦来了,它依然迎接,它不会像头脑那样陷入分别纠结之中不能自拔,对它来说,乐是美丽的太阳,苦是美丽的月亮,它统统都爱。

愿你从二元的分裂对立之中跳出来,将苦与乐统统收入囊中,成为你觉醒的财富。

转载声明: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注明来自“烦恼即菩提博客”。